肇庆高新区鸿翔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旗下官网

全国统一招生热线:0758-3303286

华南师范大学

www.scnu.edu.cn
移动端logo
banner1 banner1 2 2

德育动态

德育动态
主题活动
家校联系
德育队伍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

发布日期:2020-06-09 阅读量: 2426次 作者:肇庆市北雅实验学校

语文教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走出困境?首先要认识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那些无效劳动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有如下几种 .
   第一种,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劳动是低效或无效劳动。
   具体怎样理解? 平时忽视对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工作盲目、随意,应付,跟着感觉走,只懂得直接经验的自以为是,不懂得间接经验的借鉴作用。教不会学生动辄埋怨学生基础差,不学习,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是否合乎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有的甚至以教无定法来搪塞自己的教不得法,心目中缺乏质量和规范意识,使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低效或无效的运转状态。语文教师是个最需要学习、最需要知识更新快的职业 ,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大家的座右铭。

无效劳动的第二种是,只备如何教,不备如何学的备课是无效劳动。
   具体怎样理解?教师吃透了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后反思等一路辛苦的写下来,什么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等等,统统放到脑后,有的教案甚至成了教学参考书的翻版,把从教学参考书上抄下来的东西,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这种教师一言堂的“讲教案”,就使教学设计愈到位,反而愈限制了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自由空间,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丢三落四;学生也只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丝毫的学习主动性……独断学舌式的教学怎能引领学生学得知识,培养能力?

  无效劳动的第三种,缺乏规范的操作制度及长远的规划,不是以定时间,定课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基本要求等程式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无效劳动。 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具有随意性,或为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临时抱佛脚解决某个问题。内容或为主持人的一言堂,或为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扯一些闲话,或埋怨一通学生素质差,头脑笨,没法教等等。集体备课结束,老师们还是各自为战,终不见集思广益之功效。

  无效劳动第四种,不知默读、大小声读交错,也不知眼、手、脑、口并用的千篇一律的齐读齐诵的早读方式是无效劳动。如果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式,那么默读则是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加强默读训练。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学都有语文早读时间。学校一般要求语文早读要书声朗朗,有的还要求齐读。事实上这是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僵死的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教条主义规范。另外,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光读还不行,还需要眼、手、脑、口并用才有成效。否则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劳动。默读则是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加强默读训练。 只动嘴,没动心,所以要默读.  传统上,语文早读习惯于“一读到底”,教师多用“放牧式”的方法“看”学生早读,看似书声琅琅,一派繁荣,实则单调无序,枯燥乏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和班风检查,表面上看声势浩大,实际上是滥竽充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些学生很爱早读,但往往因缺乏科学指导,读不得法,效率低下;那些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投入早读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读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由于处于单一、低效、被动的状态,高中生对语文早读的态度、兴趣同初中、小学生相比,反差极大。

   高中语文早读不同于初中和小学,它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如何适应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学实际,提高早读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继承传统早读课优良做法的基础上,笔者探索出“三部曲”早读模式,供读者借鉴。“三部曲”早读模式,即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实际,把规定时间(40分钟)科学地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明确目标,自由朗读——②学生探究,教师点拨——③及时反馈,巩固成果。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紧张有序地贯串在整个早读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段的效率来打造早读高效课堂。不需要什么模式,一切以实际效果出发


  
无效劳动第五种,不知讲、练结合,更不知精讲、精练结合的“讲”或者是“练”是无效劳动。课堂上讲要求精,强调讲基础知识的重难点,讲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规律,答疑解惑、查缺补漏,拓展联系、举一反三。“练要从多到精”,明确要求,使学生掌握方法和规律;强调实际运用、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问难和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引导学生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自主理解能力和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精选习题,切忌讲量不讲质;第二要深化,通过“练”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精讲多练”和“精讲精练”是一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由“精讲多练”逐渐向“精讲精练”过渡是“讲练结合”所追求的目标。
  

  无效劳动第六种,只重结果评价,不注重过程的监管和校正的详批详改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无效劳动。教师收上作文,由于信不过学生,怕学生改不好,一般要自己详批详改,一手包办。面对八九十篇作文,教师要批上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绞尽脑汁、头昏眼花,批语有时还免不了不痛不痒,套话、空话连篇,虽朱迹满篇,却毫无实用价值。批阅后对学生的修改监控力度又不强,结果是起不到批改的应有作用,这就等于教师的劳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也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相违背,而注重过程的监管和校正,就可使学生根据目标来达成共识,进行自我修改,使文章在修改中不断完善,在修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无效劳动第七种,只是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引入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是无效的。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解决预先准备的问题,即使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时也会索然无味。其实,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和课文的重难点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老师若作适当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 “自主”不能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无效劳动第八种,只追求形式,不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的合作学习是无效劳动。实施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并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无效劳动第九种,教学内容泛化的语文课是无效劳动。上语文课,语文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等等。这怎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特色,不能上成其他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都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语文的综合性绝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也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让语文课替其他学科分担目标。


  
无效劳动第十种,一味追求先进性和新颖性而忽视实效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无效劳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教师的讲课节奏明显加快,传递的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虽然课堂内容丰富了,但上课时学生往往目不暇接。一堂课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一环的“品味、感悟”却被几幅多彩画面或影像等所取代,使应该记住的知识没记住,不应该记住的知识反倒记住了。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以情动人的过程。语文教学因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教师走近学生的心灵架起了宽阔的桥梁。但是如果教学过程变成“看屏幕、记笔记,听老师读屏幕内容”,那情感交流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教师一味地受课件支配而牺牲了原本个性十足的讲授,放弃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机会,最终必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然而课件一旦成型,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逐一放映,往往会减少教师兴致所至的连珠妙语的手舞足蹈……使整个课堂程序化有余,灵活性不足,这样就很难调动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上述所列,只是语文教学无效劳动的一鳞半爪。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无效劳动,增加科学而有效的投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省时而高效”的理想目标前进。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留言左图